字级:
小字级
中字级
大字级

圣严法师曾说:「今日不办教育,佛教就没有明天。」

法鼓山的大学院教育是以务实、奉献为本怀,透过正规教育的养成,造就研究、教学、弘法、专业服务领域里,引导大众、启迪观念的各种专门人才。大学院教育具有急切性、需要性、前瞻性,且是以稳健务实的步伐进行,为法鼓山大普化教育与大关怀教育的根基和发源点。

大学院教育共有四个单位,包括1985年创办的中华佛学研究所、1998年教育部核准筹设的法鼓人文社会学院、2001年正式成立的僧伽大学,以及2007年奉教育部核准设立法鼓佛教学院,为全国第一所单一宗教研修学院。其中,法鼓佛教学院已於2014年经由教育部核准与法鼓人文社会学院合并为法鼓文理学院。大学院教育具有先进新颖的教学设施、杰出的国际性师资、优秀的学生素质、国际化的教学氛围等特色,各单位秉承创办人圣严法师「以大学院教育为佛教、为社会,培育宗教、人文、社会等各层次人才」的理想,透过学校教育、推广教育、学术研讨、国际交流以及跨领域的交流合作等种种方法,致力於学生专业智能的培育,开拓学生的宽广视野,回应高等教育的时代需求,并具体实践法鼓山心灵环保的核心主轴。


法鼓山僧伽大学

汉传佛教宗教师的摇篮

法鼓山僧伽大学是由国际知名禅师--圣严法师於西元2001年所创办。以弘扬汉传禅佛教的精萃为着手处,孕育推动人间净土的舵手为理念。

僧伽大学的学制,包括了四年制的佛学系及六年制的禅学系。学习内容以戒、定、慧三学为基础,依闻、思、修三慧为阶梯,以出离心及菩提心为根本,以发扬法鼓宗风之禅法为责志,培养具有国际观,悲智具足之宗教师。


本校学生秉持校训「悲、智、和、敬」的精神——以慈悲关怀人、以智慧处理事、以和乐同生活、以尊敬相对待。以荷担弘法利生之如来家业,为佛教开展更宽广的格局与气度。


中华佛学研究所

立足中华 放眼世界—

本所创办人圣严法师一生戮力於汉传佛教教育之深耕,秉持「今日不办教育,佛教就没有明天」的悲心与弘愿,於1985年假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创立本所,以培育佛教高水准的教育、弘化人才及健全佛教的教育体制为目标。经过二十余年努力,於2007年正式获教育部核准设立「法鼓佛教研修学院」。因此中华佛学研究所将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,交由「法鼓佛教研修学院」(现称法鼓文理学院)续办,本所则逐步回归学术研究与出版交流的任务。


近年本所发行之出版品,有《中华佛学学报》、《中华佛学研究》两种学术论文期刊;丛书类为《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》、《汉传佛教论丛》两种学术研究书籍,以及《汉传佛教典籍丛刊》系列的校注出版。翻译方面除《汉传佛教译丛》外,亦执行《新亚洲佛教史》十五册之中译计画,及《法鼓全集》之英、日文翻译专案。本所不定期举办以汉传佛教为主题的学术会议,并将精选论文收录於《佛学会议论文汇编》。


培育研究汉传佛教人才方面,本所规划博硕士英文论文奖学金,延聘研究汉传佛教议题之博士後人员,策画接受申请三个月至一年的短期研究汉传佛教之学者等。本所亦支持与汉传佛教相关的数位专案研究,期能运用资讯科技弘扬佛法,贡献本所之薄力。


法鼓文理学院

心灵环保博雅之道—

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价值,依博雅精神厚植生命底蕴,化悲智和敬入养成训缅,承创办人期许而办的一所「不一样的大学」,亦即「一处善良动能的发源地,为我们的社会培育出更多净化人心的发酵种籽。」以佛法为根柢,透过佛教学系学、硕、博班,建构佛教教育之基础、深化与学术实践并重之道。透过深刻反思与观照,安顿自他身心,落实生命教育硕士学程之全人与终身学习历程。以社会关怀为标的,开出社区再造、社会企业与创新、环境与发展硕士学程的跨领域实践面向。游心於禅、学习於殿堂、自在於生活、国际学习平台开拓多元视野、书苑日常体会禅悦法喜,以境教化育人间净土的当下呈显。以精致的大学院教育,做为养成大普化、大关怀教育的种籽学习基地。

TOP